新闻中心
NEWS
浅谈智慧实验室的五个“建设”
从检测行业的发展和市场信息来看,“智慧实验室”是一个源于技术和实践成果的概念。它并非单一技术的简单叠加,也不是某个产品的特指,更不是某一功能的体现,它应是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,实验室管理的一个目标。
智慧实验室是资源整合与技术实现相结合的产物,表现为一个更为具体的场景应用。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智慧实验室,例如实现样品的自动运输、智能仓储、自动转运、自动分类、自动识别、以及自动上机、自动检测管理;实现仪器自动质控、自动清洗等管理;实现检验报告的自动生成与自动审核、异常分类处理;支持手机端、PC端自助下单、进度追踪、报告查询管理;赋能实验室建设,提高科室检验综合能力等。
综合来看,智慧实验室是通过信息化手段,结合互联网、物联网、AI、5G等技术,将实验室的“人机料法环样测”所有要素和各类业务系统互联互通,定义特定的数据规则,整合不同的专业知识,以报告为中心,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,实现实验室“样品不等人,人不等样品”的全面信息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,打造一个高效率、高质量的“无人值守”实验室,乃至实现无人实验室和云实验室。
以智慧实验室为目标,实现实验室最优布局
实验室整体规划设计需要在规范与标准的基础上,合理地利用空间,考虑细节,将人性化、安全性、效益化贯穿于整体实验室的规划与设计中,在整理规划上功能分区科学;布局流程合理;洁污路线清楚;预留发展空间;合理利用面积;确保工作安全。做到实验室在布局上美观、现代;在流程上科学、高效;在功能上合理、安全。
在实验室整体规划上进行软硬件部署,结合物联技术、互联技术、轨道设计等将实验室所有对象串联起来,发挥出实验室最大的应用功效,为“无人值守”式实验室、无人实验室创建基础条件,从根本上解决后续改造成本,提高实验室整体效率,奠定长足发展的基础。
打造多位一体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
智慧实验室的信息管理系统,不仅要满足实验室内部检测工作的需求,还需要为领导层的智慧管理、外部客户的智慧服务提供支撑。
面向实验室管理的“智慧管理”,用于科室全方面精细化的信息化管理。如人机料法环样测的标准化管理,以及科室异常监控管理,从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过程逐渐向自动化管理过程演变。
面向检验人员的“智慧检验”,围绕着检验业务、检验质量、检验效率为核心的检验业务自动化、智能化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在线实现。
面向客户的“智慧服务”,以服务客户为目标,引入智能客服、AI问答算法模型,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信息交互服务,实现客户信息管理、在线咨询、在线委托、进度查询、报告下载、投诉建议、满意度调查、品牌介绍、在线缴费、发票查询、报告防伪查询,提高服务客户的工作效率和水平,并不断改善、提升服务质量。
智慧实验室建设还需要整合自动化物流系统、流水线设备、AI机器人、智能冰箱等,深度物联化应用,实现科室全方位自动化管理。
具备智能判断、自动排除和响应的机制功能
智能化更多体现在具体功能场景的应用上,如人脸识别自动打卡,样品自动识别、样品自动转运、样品自动检测、设备数据自动采集、样品检测结果自动计算、自动修约、自动判定、异常预警、检验报告自动生成、智能审核、记录自动归档等。
一屏可视化监控
通过实验室中央监控管理系统,串联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样、LIS系统等各要素,通过科室的全面数字可视化管理,并可与业务结合在不同场景实现个性定制化展示,展示检验任务情况、实验室质量情况、人员工作量情况、设备使用情况、安防情况、环境情况、设备监控情况、物料使用情况等。实现不同专业组检验人员、组长、主任等不同层级数据的快速提醒和业务管控。
综上所述,智慧实验室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一个软硬件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,要打造一个全面的智慧实验室,就必须做好顶层规划设计,并与时俱进、创新优化,以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。